村网通总站 桥上村 181962.nync.com 欢迎您!
春暖花开,站在自家改造一新的二层小楼上,望着由村集体出资修建的3栋20间竹鼠养殖栏舍,盘算着一年近10万元的纯收入,村民向元焦的安居乐业梦实现了。
就在两年多前,向元焦一家4口人年收入不足1万元,他所在的湖南省湘西州保靖县水田镇中心村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2180元,建档立卡贫困户177户700人。自从中国民主同盟湘西州委牵头开展驻村扶贫以来,2016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7430元,贫困发生率1.2%。
如果说富裕的因素有多种多样,但贫困的发生往往是因为山高路远,缺乏产业。这个位于大山深处,平均海拔500米,人均不足5分田的山村,靠什么实现了脱贫?湘西州委常委、副州长孙法军给出了答案:“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的基础,也是管长远的办法。中心村大力进行产业布局,帮助贫困户建立适合自身、对接市场的产业,探索出了一条产业扶贫路子,是值得推广的典型。”
壮大传统产业:底气十足的谭碧卫
村民谭碧卫是养鸡的一把好手,他养的绿壳蛋鸡在山坡上飞来飞去,但由于缺资金、没销路,一直以来都是自给自足式的养殖方式。饿不死却也没收入,谭碧卫的贫困如日出日落一样恒定。
扶贫先扶志。转机就在工作队驻村帮扶那年,在全村实行普惠制,鸡苗、鸭苗、猪仔、稻花鱼苗家家都送。据统计,仅2016年扶贫工作队就免费为全村百姓发放猪仔400余头、鸡苗7000余羽、鸭苗2000余羽、稻花鱼苗4000余尾,让全村户户有产业,人人能增收。2016年传统产业产值达160万元,户均增收4000元。
谭碧卫去年领取的1000多羽鸡苗中,如今有800多只母鸡开始产蛋。“一天能产300多个蛋,每个1元,刨去成本,月纯收入4000元。”算下来一年光卖鸡蛋就有2万多元的可观收入,让谭碧卫脱贫致富的志气十足。
记者见到谭碧卫是在新建的村部办公楼前,他正把剩余卖不掉的2000多个鸡蛋往湘西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、民盟湘西州委主委刘小刚的车上搬。“向来都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。”刘小刚当即给了谭碧卫2000多元鸡蛋款。这已经是中心村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两年来,刘小刚第33次来到村里,每次都带来新的想法和建议,带走卖不掉的农产品,以及村民们对更好生活的期盼。
“马上就挂到网上、发到微信群里,这么好的绿色有机农产品很受城里人欢迎。”刘小刚边说着边在手机上操作,“用的还是4G网哩。”这得益于工作队入驻后对村基础设施的诸多改善。“比如新增的基站,让全村和周边实现移动通信4G信号全覆盖。”刘小刚说,新宽带除了给农民带来新体验,更创新了销售模式,改变了坐等上门收购等传统做法,有效化解了市场风险。
构建特色产业:先富起来的向元焦
昔时的贫困户向元焦,已是今日中心村小洞冲竹鼠养殖产业合作社的向老板。在向元焦的竹鼠养殖栏舍里养着1500多只肥头大耳的竹鼠,他计划6月份先以每对400元的价格出售150对种鼠,再陆续以每斤70元的价格卖商品鼠,预计合作社今年纯收入可达到20万元。
扶贫工作队帮忙挖掘的竹鼠养殖产业,的确是有市场前景、见效快、持久性强的特色产业,这让向元焦先富起来了,而他富得并不寻常。
向元焦回忆,2015年工作队组织村民到花垣县长乐竹鼠养殖场参观、现场学习经验,回村后他开始对工作队免费提供的40对竹鼠进行养殖。“技术不行啊,没多久就死了一半。”向元焦心有余悸,“立即就找了工作队来解决。”
扶贫必扶智。“把职业培训抓起来,让农民学科学、用科学,靠技术吃饭、凭产业增收。”这是在采访中刘小刚反复强调的。竹鼠技能培训班8期、外出参观学习3次、专家现场指导60余次……向元焦一次不落,他养殖场的竹鼠成活率从原来的不到20%提高到了现在的90%。
“竹鼠和黑猪不仅经济价值较高,而且市场需求较大,无疑成为了中心村的特色产业。”保靖县副县长葛晓红介绍,在市场化助推下,村里的特色产业得以快速发展。2016年,全村特色产业收入达到350余万元,同比增长30%以上。
有了向元焦这个脱贫榜样,贫困户也逐渐建立起了脱贫信心,产生了脱贫内生动力。向洪军成立了湘之岩黄牛养殖专业合作社、徐相珍成立了老苗茶叶产销专业合作社、向岸林凭兴趣在网上自发学起了养蛇……
稳定脱贫后劲:破解村集体经济难题
个人的贫困大多是写在脸上,集体的贫困则刻在了整个村级经济中。“中心村集体经济为零局面的破解也就是精准扶贫这两年的事。”保靖县水田河镇副镇长田景成介绍,向元焦崭新的3栋20间竹鼠养殖栏舍、40亩茶园基地经营收益、专业合作社留成等都属于村集体所有。2016年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达4.65万元,实现了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到省定的目标。
村“两委”调控和帮扶村民生产生活困难离不开村级集体经济,持续稳定脱贫致富也要依靠村级集体经济。两年来,扶贫工作队共筹集资金1600余万元,从基础设施、产业建设、民生事业等全方位进行帮扶。然而,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动力若要“源源不断”,则需要自我“造血”。
竹鼠养殖专业合作社和黄牛养殖合作社就是采取比例分成的方式,分别对10户贫困户进行帮扶,按照5∶3∶2的比例,即养殖户占利益的50%、村集体经济占30%、另外20%用来帮扶贫困户。
向元焦的合作社预计2017年纯收入可达20万元,除了他自己所得10万元,4万元分给梁远宋等入社搭伙的贫困户,剩下的6万元则为解决村级集体无钱办事窘境添把火。
产业就是脱贫大法,是基础,也是未来。工作队驻村扶贫两年多来,我们欣喜地看到,中心村全村475户2084人,都围绕着竹鼠、茶叶、黄牛、山羊、生猪、鸡鸭、稻花鱼这7大产业耕耘着。